
從北京到廣州,從廣州到杭州,中國體育走過了波瀾壯闊的33年。
唯一不變的,是共同唱響的《亞洲雄風》;唯一不變的,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,也讓全亞洲和全世界看到了一個不斷發展、著眼未來的中國。
9月23日晚,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,萬眾期待的亞運會開幕式上演,整個亞洲體育世界也將由此正式邁入亞運時間。
亞運盛會,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賽場上體育健兒的表現——40個大項、61個分項、481個小項……杭州亞運會由此將成為亞運史上規模最大、項目最多、覆蓋面最廣的一屆。
中國健兒的表現,也將吸引萬千目光。本屆亞運會中國代表團總人數1329人,其中運動員886人,包括了36名奧運冠軍,年齡跨度從13歲到60歲。
對于中國代表團而言,杭州亞運會的目標無疑只有一個,那就是繼續爭取金牌榜榜首。
歷史上,中國代表團于1974年首次參加亞運會,第一次參賽便獲得了金牌榜第三。從1982年,中國代表團在新德里亞運會首度登頂金牌榜之后,就再未讓榜首位置旁落。
中國女排隊長袁心玥傳遞亞運火炬。
本土作戰,運動員們對于榮譽的渴望也更加強烈。就像體操運動員張博恒所說,“我們有信心、有決心點燃激情青春,以昂揚的斗志、最佳的競技狀態決戰杭州,力爭在亞運賽場上多升國旗、多奏國歌。”
亞運盛會屬于運動員,更屬于杭州這座城市,屬于每一個人。借著亞運會的東風,杭州以及周邊地區的體育設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,六大賽區共設置56個比賽場館,其中新建場館12個、改造場館26個、續建場館9個、臨建場館9個。
這些設施不僅用于亞運賽事,眾多場館在建設改造之時就做好了將來繼續服務體育事業,用于全民健身的準備,甚至部分場館在亞運會舉辦之前就已經提前向公眾開放。
等到杭州亞運會落幕,亞運遺產將繼續成為全民體育事業的有力助推。
與此同時,亞運賽事所帶來的體育熱度,也將吸引更多人接觸運動,開始運動,享受運動所帶來的健康與快樂。
“原來可能很多人的意識當中并沒有體育或者運動這個概念,但是會因為接收到這些信息而改變,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體育運動當中。”亞運火炬手童成新就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。
可以預見的是,這把從杭州點燃的體育熱情之火,輻射的范圍將不僅僅是這一座城市,而是全國,乃至整個亞洲。
亞運會吉祥物裸眼3D形象亮相西湖區街頭。
通過亞運會的舞臺,杭州所展現給世人的也不只有體育設施的先進,還將有深厚的人文底蘊、綠色環保的理念,以及智能科技的融合。
在亞運村里,非遺技藝等傳統文化的展示隨處可見,在賽事場館、獎牌和服裝的設計當中,也處處充滿極具杭州特色的元素——“大蓮花”“小蓮花”等場館造型、呈現杭州景觀的“湖山”獎牌、清新秀麗的“青花瓷”禮服……
在亞運比賽期間,綠色原則也將貫穿始終——亞運史上首次實現100%綠色電力供應、亞運村多種生活用品使用可回收材料制造、在亞運村推廣低碳環保行為的“低碳賬戶”……從能源供應到生活的點點滴滴,杭州亞運會將環保的理念融入了每一個細節。
這也是一屆充滿科技元素的亞運會——自動監測水位的水上賽道、會按時“喝水”的綠茵場、比賽場館的AR設施、亞運村里的無人駕駛AR智能巴士和各類機器人……不僅如此,杭州亞運會還首次開啟了線上火炬傳遞,讓全球網民可以參與其中。
來自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億名網友成為數字火炬手,在開幕式上,還將舉行亞運史上首個數字點火儀式,全球亞運數字火炬手將在數字世界共同點燃亞運圣火。
這場亞運盛會,注定在亞洲體育的歷史上,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。就像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拉賈·蘭迪爾·辛格所說:
“我相信,我們將看到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亞運會。我完全充滿信心,接下來就讓世界見證這次亞運會吧。”